2月底,科技部发布了“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围绕干细胞命运调控及机理、干细胞与器官的发生和衰老、器官的原位再生及其机理、复杂器官制造与功能重塑、基于干细胞的疾病模型等5个重点任务进行部署,拟支持28个项目,发展2~3种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损伤修复、衰老干预及疾病治疗策略。
自2015年第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启动后,干细胞医疗重点专项研发计划至今已连续多年获得中央财政实验款项扶持,根据最新发布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项目领域,再次新增30个项目,获得近5亿国家资金资助。此次重点专项的申报和拓展,意味着干细胞科研目标更加明确,将围绕干细胞发育与器官再生关键科学问题,持续为组织器官修复、重大疾病诊疗提供创新理论与技术。
干细胞也被称为人体修理师,分布在机体的骨髓、肝脏、肌肉、皮肤以及脂肪、脐带胎盘等多种器官或组织部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以及自我更新能力,在组织修复、修复软骨组织、器官纤维化、抗衰老等领域都存在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干细胞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在许多重大疾病领域发挥着巨大潜力,如糖尿病、脑中风、脊髓损伤、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和淋巴瘤等,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要属组织损伤修复,凭借干细胞的再生修复功能,干细胞在修复和培育类器官上有了很大发展。
国际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接连不断,包括利用iPS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培育出了肝脏、胆管和胰脏3种迷你器官,鉴定出人类血液干细胞的关键调节因子,以及利用干细胞来培养成熟的胰岛素生成细胞,治疗Ⅰ型糖尿病等,在未来,干细胞还将实现人体多种“零件”的修复再生,人工角膜、人工心脏、人造血管、人造皮肤,甚至各种人类器官上都将有所突破。
随着各项政策的支持与助推,干细胞应用还在不断被发掘中,大量尚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有了新的突破点,细胞治疗的潜力为肿瘤等各类复杂难治性疾病带来新的治愈希望,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干细胞可抑制机体亢进的免疫反应使免疫功能恢复平衡,从而可以用来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红斑狼疮、硬皮病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干细胞具备获取容易,可快速、大量增殖等优点,长期以来被认为对组织再生具有治疗实用性,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将有效规范和推动干细胞迎来临床试验与上市申请快车道,此次科技部针对“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的重点部署,让干细胞治疗在临床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上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推动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也是推进临床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