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速递|凤喆凰再生医学研究中心4月科研成果一览!

2022-05-21

4月,凤喆凰再生医学科研团队又在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子宫内膜、外泌体细胞原液修复组织损伤、Mg2+对免疫细胞效能的影响等项目工作与研究领域相继取得重要进展。凤喆凰凭借专有的实验基地,在干细胞应用范围持续探索,自主实证,迭代挖掘干细胞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 项目名称

RD0019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薄型子宫内膜的修复         

RD0020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生长因子效率的横向对比     

RD0021 脂肪干细胞外泌体修复组织损伤项目

RD0022 Mg2+对免疫细胞效能影响项目





ENTER TITLE

RD0019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薄型子宫内膜的修复


研究方向分离提取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后自主培养,流式分析干细胞纯度作用于宫内膜受损的育龄女性,观测干细胞对子宫损伤的修复作用。


1.png

动物模型中注射ENSC对子宫内膜的促进作用


研究方法:分离提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UCMSC);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ADMSC);宫内膜干细胞组(ENSC),培养至P4-P10代,选用P4、P5代细胞进行实验注射。选取9名育龄女性,分别在经期后第3、7、14天局部注射观察。


研究结果:经过15天的注射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处理前后子宫内膜的厚度都有显著变化。3个实验组研究对象的子宫内膜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子宫内膜的厚度也显著增加。


2.png

子宫内膜周期性调节过程


研究意义:随着剖宫产和流产率的增加,子宫损伤愈合不良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可用的常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宫腔镜手术 ,但是这些方法尚未被证明是完全有效的,并具有一些副作用,例如感染、血栓形成和肝功能损害,因此,对于那些对当前疗法反应不佳的人来说,需要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间充质干细胞因其高克隆性、多潜能性、再生能力、免疫调节性、血管生成性和低免疫原性的特性被提议作为严重子宫内膜病变的替代品。


3.png

子宫内膜组成示意图





ENTER TITLE

RD0021 脂肪干细胞外泌体修复组织损伤项目


研究方向:分离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体外扩增培养,利用高速离心机和超滤离心技术提纯培养原液中的外泌体,采用不同状态的外泌体进行注射,观察不同外泌体对于皮肤损伤的修复情况。


4.png


研究方法:(1)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贴壁法分离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体外扩增培养,保留2种方法提取干细胞的细胞原液,利用高速离心机和超滤离心技术提纯培养原液中的外泌体。(2)将不同分离方法、不同培养代次的外泌体制备成常温保存的冻干粉制剂以及低温保存的液态外泌体制剂进行皮肤组织的修复验证,观察不同外泌体对于皮肤损伤的修复情况,对比不同时期的外泌体功能差异。


研究结果:体外实验进一步表明,从ADMSCs中分离出的EVs具有诱导血管生成的巨大潜力,ADMSC衍生的EV通过增加miR-181b-5p的表达来增强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生成管的形成。


5.jpg

图1:贴壁法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

6.png

图2:酶消化法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


研究意义:基于MSC的疗法存在的问题,例如移植后的细胞存活率低、供体供应有限、供体间的变异性和储存问题,促使研究人员研究替代方法。ADMSCs已成功用于临床前组织修复和疾病模型以促进血管生成,体外研究表明,ADMSCs在体外显示出显着更高的脂肪形成能力,在反复传代后表现出更强的维持其干细胞特征的能力,包括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潜能。源自MSCs的细胞外囊泡(EVs)表现出许多相似的营养和免疫调节功能,因此ADMSCs衍生的EV的组织再生疗法有望替代基于MSC的治疗。





凤喆凰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在干细胞应用以及干细胞衍生物应用领域持续探索,针对目前临床应用的瓶颈和常见问题,寻求替代解决方案,为女性子宫内膜修复、组织损伤修复以及免疫细胞增效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相信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干细胞的应用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源源不竭的动力。